今天是中元节,民间俗称为七月半、七月十五、祭祖节,释教则称为盂兰盆节。有祭祖、放河灯、祀亡魂、焚纸锭、祭祀土地等习俗。
和咱们印象中的宛转、儒雅不同,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恐惧与怪异颜色。咱们先看图。
画面中心是一个大骷髅席地而坐,用悬丝在操作着一个小骷髅。这是宋代贩子木偶扮演方式——悬丝傀儡扮演,整幅画怪异的本源就在这:操作小骷髅的不是街头演员,而是一个大骷髅。
在骷髅身旁有一副担子,担上放着草席、雨伞等日常物品,看样子是街头演员流浪在外的悉数家当。
画面右边,小孩子被小骷髅招引曩昔,孩子死后的妇人伸出手如同下一秒就会把地上的孩子抱走,她忧虑孩子会遇到任何或许的风险。
供职于画院的李嵩是搭档中的异类。他身世清贫,关于民间日子的了解出于天分,历经光宗、宁宗、理宗三朝,一直在宫殿画院任职,被尊之为“三朝老画师”,他也会将赋有改变的用线,谨慎、古雅的染色等院体画特征用在习俗画中。
李嵩关于人体骨骼的了解极端精准。干练地描绘,生生打脸那些瞧不起古代绘画的人。谁说中国画人体不如西方写实?西方开端研讨人体是在文艺复兴时期,南宋强悍的解剖、人体结构的认知水平比西方早了200多年。
这个骷髅,假如换成真人,那它便是一副再往常不过的贩子习俗画,定格了演员走街串巷给小孩子做扮演的瞬间。李嵩成心把画面布局重心方位和精笔描绘都放在骷髅身上,目的是什么呢?
题诗内容:没半点皮和肉,有一担苦和愁。傀儡儿还将丝线抽,弄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。识破个羞哪不羞?呆兀自五里已单堠。
诗里说的“五里单堠”自然是指画中的城墙。里堠是宋代常见的路途符号,一般都在城外。
所以黄公望以为李嵩这幅画,是表达民间演员孤身一人,浪迹天涯,风餐露宿,惨到饿成白骨的惨剧。他是操作手中的傀儡吗?恐怕是被日子所操作吧?黄公望老先生说的对吗?
咱们细心看一下画面,大骷髅的衣服,薄纱通明,编织讲究,和马王堆贵族墓葬出土的“素纱襌衣”有一拼!
她们面态雍容华贵,体形略胖,穿着讲究,插珠花带耳环,装扮时尚,活脱脱便是贵族啊!
有宋一代,历经战乱,靖康之耻,南宋偷安,全国纷争不断。今天苟存、不知明日死活,更是既荒唐又往常之事。
而此画,左右对称,左死右生,存亡俱在一同。有人看到鬼,有人看到疑问与诡计,有人看到存亡……
可贵的是,在距今约千年前,我国画家已经在艺术上有精密的探究和如此感人至深的人生感悟。
李嵩的《骷髅幻戏图》以其不易被人了解的深入的涵义,为美术史留下了一个画谜。
现藏于大英博物馆。中心为地藏菩萨,左右为十王,下方是审判罪人的局面,有崔判官、僧道明、狮子、牛首狱吏、挥笔吏和戴枷罪人。
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描绘《宝积经》中故事:鬼子母凶狠成性,率众魔百十余劫被如来镇于琉璃钵中的幼子,未果,最终皈入佛门,幼子被放出。自李公麟后,这个体裁有多个版别。
现藏于日本永源寺。十殿阎罗各一幅,上半部為审判罪人場面,下半部分是地獄现象,有受刑罪人和行刑小鬼。